4月15日,由上海市節能協會、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專委會(下稱“氫能專委會”)、上海市能源互聯網創新聯盟、長三角氫能基礎設施產業聯盟、東方證券(600958.SH)主辦的第八屆上交會“暢享氫未來——氫能發展論壇”在上海召開。
東方證券新能源分析師盧日鑫在論壇上表示,從能源變革的角度來看,氫燃料電池代表著未來的前進方向。碳中和背景下,氫能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之一?!笆奈濉逼陂g氫燃料電池市場空間將躍升至1038億元,2050年我國有望步入氫能社會。
資本市場方面,自碳中和戰略被提出后,A股燃料電池板塊便獲得資金的青睞。Wind數據顯示,農歷新年以來,板塊有13只股漲幅超20%。光伏龍頭隆基股份(601012.SH)也通過設立子公司進軍氫能產業。
“十四五”氫燃料電池市場空間躍升至1038億
盧日鑫指出,2020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為1177輛,按當前燃料電池商用車150萬/輛測算,2020年市場空間僅為18億。根據《節能與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.0》,截至2025年我國氫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萬輛,對應“十四五”累計銷量約9.3萬輛,按商用車、乘用車單車價值量120萬、40萬測算,“十四五”期間燃料電池市場空間將躍升至1038億元。
根據IRENA發布未來30年碳排放的情景分析,一是基準場景方面,2050年碳排放量將達到430億噸;二是基礎減排情景方面,2050年碳排放為330億噸,其中氫能貢獻率約6%;三是樂觀減排情景方面,2050年碳排放將進一步減少235億噸,僅為95億噸,其中氫能貢獻率約8%。
2050年我國有望步入氫能社會,盧日鑫表示,屆時交通部門氫能需求量將達到3300萬噸,其中道路交通約2000萬噸;工業用能中氫能占比將達到18.5%,氫能需求量達7000萬噸左右;建筑用能中氫能占比將達到16%,需求量達3450萬噸。
針對目前的應用,盧日鑫強調,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探索階段,尚未大規模商業化。目前替代傳統能源車的主流技術為鋰電池和燃料電池。相較鋰電池而言,燃料電池最大的優點為能量密度高,缺點也很明顯,一是缺乏配套設施;二是成本較高。因此出現了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大幅低于鋰電池的現象。
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兵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”電堆及其核心組件具有技術復雜、國產化率低、利潤高等特點,國產替代意義重大,但國內目前的技術應用、基礎設施、使用成本、法律法規以及產業鏈的整個競爭力和完善程度,決定了目前燃料電池的規模,還是需要時間積累和突破的“。
“對標鋰電池,需重點突破核心技術瓶頸?!北R日鑫也指出,從整車價格到運行成本,燃料電池成本優勢仍不明顯。燃料電池成本下降的路徑探索包括,優化材料和創新制造工藝,利用規?;档土炕杀?,建立標準化平臺化的體系。
緊密服務氫能產業
目前,上海市已有很好的實踐案例。例如,開展示范運營的氫燃料電池車輛已累計銷售1080輛,“十四五”期間,上海市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1萬輛,已投運的各類加氫站8座。
上海市氫能專委會主任宋雪楓在會上表示,氫能專委會將緊密圍繞氫能產業發展,服務好行業、服務好企業。一是促進上下游交流合作。氫能專委會將通過各類論壇、研討、展會等活動,加強各單位之間的交流溝通,分享國內外氫能發展的前沿動態;還將圍繞氫能產業鏈,成立“氫能供給及基礎設施分會”、“燃料電池整車及系統配置分會”以及“氫能交通運營及應用分會”共三個分會,進而建立起氫能全產業鏈的對接合作平臺。
二是當好政企鏈接的紐帶。氫能專委會將整合行業最頂尖的專家力量,積極參與氫能標準及相關發展政策的制定和研究,做好向政府部門建言獻策、反映問題等工作;同時努力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牽線搭橋,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。
三是推動產業協同創新。氫能專委會將注重技術及產品研發,加強對新技術的支持與推廣,加快示范產品的市場培育,努力拓展氫能產業應用場景;積極發揮氫能專委會下“氫能產業協同發展服務促進中心”作用,加快科研成果轉化,促進形成人才、資本、技術多要素聯動、政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。
據了解,此次論壇邀請了申能(集團)有限公司、上海浦江特種氣體有限公司、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、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、東方證券等單位圍繞氫能產業布局、制氫、儲氫、運輸、加氫站及燃料電池汽車等主題進行相關分享。